会员书架
首页 > 科幻灵异 > 寻找地外生命之旅 > 第四十五章,柔性仿真

第四十五章,柔性仿真(第1/2 页)

目录
最新科幻灵异小说: 我在NBA偷戒指网游:我在武侠世界当奸臣龙族:逼我重生,还要我屠龙带S级球娘美少女举起世界杯Doki猎人心跳攻略指南,但玩家只想变强森林求生:有提示的我苟的很放肆遗失的奇妙世界足球生涯:从躺冠到成为传奇永久一滴血,我照样无敌于世!超品奇才电竞风运起,赛场初亮剑汽车黑科技从零开始足球教练,我选择国足路明非:这面板太假了吧!最牛古董商恐怖复苏:我绑定了诡异模拟器独裁之剑你不努力我怎么当上海贼王?网游之箭破苍穹

头脑缺少智慧,就像灯笼没有点灯。

——俄罗斯谚语

好吧,终于可以谈谈仿真了!其实,苏格对数学模型仿真并不陌生。

什么是仿真?利用数学语言,由纯粹的数学语言信息模型复现现实世界中发生的本质过程,称为仿真。

什么是模拟?利用数学仿真模型通过数据发布手段,以研究现实的未来趋势为目的的过程,称为模拟。

不过任微青所说的柔性仿真数学模型远不止于此!任微青将传感数据与仿真模型连接在一起,使数学模型以在线的传感数据为输入,进行在线的仿真。这种在线的仿真模型通过传感数据跟踪现实运动状态。这种虚拟跟踪现实,是柔性仿真的“柔性”之精髓。

苏格有些兴奋,因为他明白了一件很重要的事,信息资源化的意义。随即,苏格心中又是一阵悲凉,我们引以为傲的人类智慧,只不过建立在人的五感生物效率的基础之上,仍旧是一种最原始的生物效率。

苏格脸上一阳一阴的变化,让罗春木有些摸不到头脑,显然,罗春木并没有明白任微青所说的信息资源化的含义。

罗春木脸一红,不甘心地问:“信息资源化,却不具有功能,这是怎么回事?”

任微青心里清楚,除了楚可可和苏格之外,在座的恐怕很多人都和罗春木一样不明白,只是罗春木有勇气将不知道讲出来而已。

任微青并不打算过度解释,简单地说:“资源的目的性由需求决定,而需求必然基于实用发生;智慧构建在信息充分的基础之上,先有信息资源才有智慧功能。”

苏格却不愿意罗春木过多浪费机会,他想到另外一个障碍。数学语言只能有限的仿真现实,受制于数学模型本身的有限性,也受制于感测信息的有限性(感测信息测不全)。数学仿真模型的有限性,决定了任何仿真必然是有限的仿真。任何做过仿真模型的人都会碰到这个问题,苏格团队也是。

虽然,任何表达方式都不能无损的表达事物的完整信息;但是,数学语言仍旧是目前最恰当的表达方式。现实世界的事物,物质与能量关系复杂的交织在一起,没有孤立的规律事件发生。为了仿真的实际可行,必须设定边界!

于是,苏格问:“在‘全息’和‘失真’二者之间,似乎很难把握。”

任微青:“所谓‘全息’,只是一个理想状态;现实中,这是个伪命题。”

既然存在不可避免地存在“失真”,那构建数学模型又有什么意义呢?不能因噎废食,至少可以更接近真相!以实际应用目的为依据来把握信息的精度与模型的边界,数学描述永远只能接近真相,不可能实现理想中的全息。

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经济问题。失真是相对的,过度追求保真并不经济,恰好可以满足功能需要才是最经济的。在未来实际的功能需求中,失真情况会因需求的变化,而得到应有的改善。任何数学语言不可能无限真实地描述现实;而现实也无法无限精细地到达数学描述的状态。因此,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只需有限精细描述现实事物的有限片段即可。

苏格说:“猎人套装是一个布满了各种感测器的设备,即使是在线监测数据流也是海量的。目前,也只能利用传统手段,感测自动控制反馈。即使自我学习,算法也是解析法,数据利用效率很低。!”

楚可可补充说:“仿真模型所描述的是参数的场分布,并生成网格化数据阵列。我总感觉这些海量的数据一定有应对办法,却一时说不上来。”

任微青:“其实,你们沿着这个思路继续走下去,一定可以也自己解决。保存在线的传感数据,意义不大。这如同看一部数字化电影,没有人可以做到将每一帧图片完整的记录。观众需要的是故事,而不是画面的像元,我们需要的也是仿真数据的故事,而不是每一个具体的数据。”

苏格听懂了大概的方向。他和楚可可的感觉一样,只知道方向,却仍然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他觉得有些地方还没有想通,一时又不知如何问起。这需要时间,他最缺的就是时间。他知道,任微青可以帮助他节约时间。

任微青似乎知道苏格的困惑,他说:“仿真数学模型实际上就是一种传感数据流的基本处理方法。“数学模型”是计算机利用数学逻辑语言构建的对现事物对象的总体描述,其中的多参数耦合关系,就是我们所说的规律。”

苏格:“哦?怎么说?”

任微青:“仿真是通过多参量之间因果律数据耦合而得以实现,但这仍旧不算最终解决信息资源化,作为资源性的数据,还需要解决数据的‘通俗性’和‘可阅读性’问题。”

苏格似乎有些思路了。有限元仿真的出现,几乎与计算机在同一个年代发展起来的。只不过仿真从来都是在有人设定参数的前提下单独进行,而从没有自主让计算机联通仿真对象现场的传感器。通过传感将现实与数学模型连接起来,进行“模型修正”不正是机器“学习”吗?而“模式识别”不正是机器“决策”吗?

感知是信息之源,也是智慧之祖。

“机器学习”是通过获得传感数据进行自主的“模型修正”过程,使认知主体掌握的模型耦合“经验、规律”更加的接近真实情况。利用反馈原理修正的“数学模型”,这与“生物原型”的机理是一样的。

把我们已经掌握的教给计算机,通过人工建粗糙的模型,再交给计算机“学习”的更精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