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弹章纷纷宰臣忧(二)
赵佶之所以提这个事情,就是发现大宋的这个弊端,宋代官吏的考核选拔还算是比较严格的,从普通进士出身任官,先是选人,要经过勘磨之后,才能升任京朝官。
官被分为“选人”和“京朝官”。选人是官里面最低的一个阶层,分为四等七阶。而京朝官又被分为“京官”和“升朝官”,有资格上朝议政的叫作“升朝官”,秘郎以下的小官员叫作“京官”。选人须经过三任六考的磨勘,层层升上去。每任的任期为三年,每年一考,这个过程叫作循资。从选人晋升到京官,磨勘期满之后,还要有人举荐,其官阶和职务必须达到一定的阶层,才有举荐的资格。
一般来说,两制以上的大臣才有举荐京官的资格,也就是翰林学士、中舍人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举荐京官。选人被举荐后,举荐人把自己所举荐的选人履历送到吏部的南曹。南曹是一个辅助性的机构,职能是审验选人的履历,如果认为选人符合规程,可以迁调,就把其履历整合成一份公材料,送到上一级主管部门——吏部的流内铨。流内铨经过审查,确实无误,再发回南曹,由南曹给选人出证明,然后呈交中省经宰相审批。这个过程叫作“改官”。选人是否能如愿改官,晋升为京官,会决定一生的仕途,整个审批程序极为严密。为了能够人尽其才,也为了掌握人事决策权,皇帝经常会对选人改官亲自过问。
稍有不慎,就无法改官,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柳永登第后,成了选人,经过三任六考,磨勘期满,却在晋升京官时被吏部卡住了,不放改官。宋代的磨勘制度对年龄有明确规定,凡年满七十者将不再进行磨勘,仕途到此完结。柳永这时已不再年轻,也希望自己的仕途能够走得更远一些,心里很着急,就求见当时的宰相晏殊,投诉吏部对他不公。晏殊问:“贤俊作曲子吗?”柳永答道:“和相公一样,亦作曲子。”晏殊却不吃他的套近乎,说:“我虽然作曲子,却不作‘采线慵拈伴伊坐’这样的曲子。”柳永遂告退。
说白了,就是吏部认为柳永做的词有伤风化,所以不给他改官,终其一生只能做屯田员外郎这样的小官。有没有直接当京官的办法,有,制科考试,只要能考过,立马京官得做,大苏、小苏、张方平等人都是这么过来的。
大宋对于官吏选拔任用如此严格,但是到了宰相,却又不那么严格了,理论上两制以上的大臣都可以入政事堂,同平章事、参知政事仅仅是个差遣而已,使相与宰相的界限是不怎么清晰的,当然,这种情况有利于皇帝掌握朝局,对于皇帝来说,宣麻拜相只不过是个流程罢了,只要皇帝开心,一纸诏就可以易相。
但是皇帝易相容易,百官易相也容易,尤其是台谏,一般来说,只要台谏闹起来了,大概率就会罢相,当然吕惠卿这种心理素质极强的除外。所以台谏成为互相攻讦的战场,而大宋的台谏,本身就很松散,御史中丞、侍御史虽然作为台谏的正副长官,但是对他们的约束有限。
而且台谏的政事堂的关系极差,按规定,台谏官不能由与宰相有关系的人来担当,更不能由宰相提名推荐,因此,台谏官与宰相的关系极为紧张。当时人说宰相与御史台是敌对的营垒,互相仇视。台谏就成为各路政治势力互相争取的对象,尤其是党争开始之后,台谏就是旧党的主阵地,旧党利用台谏,制造舆论,要求罢相,新党也不甘示弱,疯狂往台谏里塞人,双方互相弹劾、互相攻讦,不论对错,只看立场。
尤其是宰相们,往往不仅要遭到对立派系的攻讦,还有本派系的其他人,也想把他们拉下马来。这次不就是,台谏就被曾布利用了。
赵佶对着这些臣子们说道:“宰相辅佐朕躬,司职均衡,位至重也!国家任官,连选人八品小吏,都要勘磨,而宰臣却无任期,岂不可笑?”
作为首相的韩忠彦说道:“官家,本朝旧制,宰相无定员、无任期,由官家任免,台谏监督,故不受三年之任限制。”
赵佶只是笑笑,按照制度,大宋官吏一任三年,可是除了太祖、太宗朝的几位宰相,可以做得五六年之久外,大部分宰相能混到两年就算不错了,当然很多人也是在这个位置上几上几下,不过这种人事的频繁变动,使得大宋的政策毫无延续性,继任者推翻之前的做法比比皆是,尤其是新旧党争以来,国策几经转换,折腾国家和百姓。
赵佶说道:“老子云:治大国若烹小鲜。吾深以为然,宰臣更易,国策变动,都是伤害国本。吾意宰臣亦要足任,不要轻易变动,于国家非是幸事。还有就是台谏,风闻言事,从不查证,就敢随意弹劾宰相,成何体统?”
赵佶指着这帮谏官们说道:“今日若用尔等之言,罢黜计相,天下以吾为何等样皇帝?是非不分,情由不问,就罢黜宰相?那朝廷宣麻拜相,还有何意?尔等备位台谏,执掌言路,所思所想,要出于公心,言之有物,不要胡乱攀咬,捕风捉影!”
说起这个,赵佶很无奈,大宋这些台谏言官们,倒像后世的脑残粉一样,最擅长的就是人身攻击,又是抓住人家的隐私之事攻击,而不是真的违法乱纪之事,当年弹劾因劾欧阳修与儿媳妇吴春燕"乱伦",蒋之奇纯属扯淡,结果一样搞得欧阳修灰头土脸,不仅罢相还名声受损。
苏辙作为台谏长官,当先请罪道:“官家,是臣无能,无力约束台谏,臣一定整顿台谏,不使妄言。”
赵佶点头说道:“苏相说得好,台谏是该整顿了,日后凡妄言者,依情形罚铜、贬官、罢黜,台谏也不能胡言乱语!”赵佶其实还有一句话没说,也不能跟疯狗一样到处攀咬啊。
事关宰相,当然要和两制以上大臣讨论,赵佶决定先退朝,然后再召集两制以上大臣讨论宰相任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