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士元献策(第2/8 页)
这本质上就是一个滚雪球的模式,虽然没有荆州的粮食,刘封依旧能滚起来,但速度远不会有现在这么快。
如今刘备麾下已有战兵十万,还有足够的物资、军粮、财帛底气能够随时扩充一倍以上。
事实上兵员都是现成的,刘封已经往江北两郡送去了超过十万人规模的青壮。
眼下在北会还有四五万山越,其中青壮比例相当高,最少也在两万以上,可直接用来扩军的青壮年男性最少有一万人以上。
眼下徐州屯田已经大城,淮北因为刘备父子大规模的兴修维护水利,使得今年旱情大为好转。
虽然天时依旧极旱,但水利工程的存在,使得今年淮泗的旱情并没有像历史中全年尽绝,颗粒无收这般恐怖吓人。
从刘备的来信中获知,整个淮泗地区今年的夏收居然接近到了往年的七成。
这是在极度干旱情况下的收获,倘若这是在正常年景之下,恐怕今年淮泗的收获可就是超过往年三四成以上的大丰收了。
可见这些水利工程的可怕之处。
不过这也是托了地利的福,谁让淮泗地区是位于淮河和长江之间呢?
这里根本就不缺水,缺的是承载水量的渠道。
你要是换到少水的地区,哪怕水利工程做的再好,天时不给力,河道都会干涸的露出河床,那你水利工程修的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
眼下刘备父子已经不再缺少粮食了,或者说粮食虽然多多益善,但已经不必再求着荆州出售粮食了。
因此,原本刘封是打算渐渐减少从荆州采购粮食的比例,取而代之的是采购其他战略物资,比如巨木,桐油、药材、军械、矿产等物资。
但现在听了庞统的建议后,刘封生出了一个新的念头。
“我欲遣使前往襄阳求见刘使君。”
刘封站起身,在堂上转着圈,目光看向庞统:“备述淮泗大旱,数郡绝收,欲求购大量粮食,赈济灾民。为表感激之情,愿将庐江太守一职让给刘勋,士元你意下如何?”
“妙也!”
庞统一思之后,拍手叫好:“此乃瞒天过海之计也!缺粮,则不可动兵,让位,则示之以好。如此一来,刘景升当无后顾之忧也。”“主公!”
庞统满脸俱是赞叹之色:“您真是神人也,否则安能得此浑若天成的妙计。若吾是刘景升,必定中主公之计矣!”
庞统这话出自肺腑,毫无虚言,木讷的面庞上也变得生动了起来。
刘封哈哈大笑起来:“士元过誉也。”
随后,刘封沉吟片刻道:“既如此,我当北上寿春,面呈我父,定此计策。”
庞统大为支持:“此计当从速而行,江东已经抵定,当无大事可言,正是筹谋西向之时。袁本初虎踞河北,公孙瓒负隅顽抗,其势虽坚,却必然已是强弩之末,势不能长久。”
“以统观之,恐公孙之覆,已近在眼前。”
庞统面露凝重之色,拱手作揖道:“望主公早做准备,以公孙之势,一旦覆灭,袁绍再无牵挂。旦夕之间,即可调转矛头,伺机南下。”
庞统这番见解,可谓极为高明。
袁绍历史上就是如此,上半年灭了公孙瓒,下半年就挑选出了十万精锐,年底就开始南下过河了。
完全没有想象中的休兵养民,其实也是打了曹操一个措手不及。
要不是贾诩和刘备各自帮了曹操一个天大的忙,曹操就连和袁绍官渡决战的资格都没了。
庞统居然能够看到这一层,也足以证明其能力的优秀了。
“士元此言,我深以为然。”
刘封当即决定终止行县,将北会的最高实权转让给太史慈,以王朗驻山阴执掌政务,以太史慈都北会诸军事,而刘封则带着庞统和庞山民暂时离开了上虞,朝着江北寿春而去。
为了赶路,刘封仅仅只带了许褚亲领的五百亲卫甲士随扈,其他兵马各自归建。
从上虞出发,先坐船至余暨,然后走陆路过钱塘江,经东苕溪入震泽,再转至溧水,出芜湖而入长江。
一路上都是水路,速度很快,仅仅半个月,就已抵达寿春城外。
刘封自濡须水进九江,沿途俱是一片祥和的景象,田地中秧苗满地,百姓正在田间劳作,虽然烈日炎炎,却一派生机勃勃之景。
这让刘封很是安慰,只希望老天能够被自己这只蝴蝶煽动几下翅膀,多降下几场雨水才好。
路过合肥时候,刘封只是派人去城内向二叔问好,本人却是直接过城不入,朝着寿春而去,却不想张辽获知之后,竟然追出城来求见。
“征南南下,不曾带辽前往,此刻过合肥而不入,莫非是辽有不敬之处,惹得征南厌弃了不成?”
张辽甫一上船,就推金山倒玉柱,冲着刘备大礼参拜,同时很是委屈的抱怨起来。
这也难怪了,自张辽投奔刘备之后,多在刘封手下行事。
刘封对张辽也是相当爱护,每每都是以破军之任委以,张辽可是个聪明人,自然愈发敬重亲善刘封。
只是此次南下,张辽却被安置到了关羽麾下,坐镇合肥要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