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风来急!(第2/3 页)
方重勇轻叹一声,脸上并无轻松之意。
大斗拔谷大概在哪里,他知道,但是没有实地考察,不知道地形如何。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吐蕃军若是打通了大斗拔谷,那就能在河西走廊大杀特杀了!
比如说在他方衙内来凉州的前两个月,吐蕃军就杀穿了大斗拔谷,一直杀到了凉州城下,与赤水军主力决战。
这种操作,乍一看好像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
因为这些吐蕃军队,从战略上看,几乎跟送菜差不多。这一点让方重勇无法理解,猜不透吐蕃人的思维模式。
然而牛仙客却跟他说,吐蕃之强,自秦汉以来,周边蛮夷无有出其右者。
简单点说,就是虽然当年的匈奴,后来的鲜卑,突厥等看起来很屌。但把他们的军队跟吐蕃军精锐比起来,那些人也就什么都不是了。
发动战争的几种能力,比如说动员力,恢复力,执行力,吐蕃都是最顶流的。
吐蕃虽然是唐初开始崛起的周边少数民族,但是,他们的思维与化心态,却又是“中央帝国”的模式。这一点在中国古代史中仅此一例别无分号。
也就是说,突厥人之流的游牧民族,或许梦想着哪一天入长安成为天下的主人,接受四方朝见。这也是为什么投靠大唐的游牧民族极多,而且番将可以被大量接纳的原因之一。
大唐的精神就是“以我为主,四海一家”,周边是中央的臣子,接受中央的册封,这已经形成了一种化心态。
突厥、高句丽、契丹、奚人、刺勒、粟特,无论是谁,都很清楚自己是“蛮夷”,是朝贡大唐的藩属。
但是吐蕃是不同的,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蛮夷”。
吐蕃贵族普遍认同吐蕃是位于山巅(青藏高原)的中央帝国,是应该被周边民族朝觐的对象,而不是相反。
换句话说,吐蕃人对于抢劫长安很有兴趣,但内心又鄙夷大唐长安不过尔尔,并无周边草原民族的“弱者心态”。
他们认为,世间所有的好东西,都应该运到逻些(西藏拉萨)堆积起来。应该被征服的地方,包括但不限于大唐、天竺以及西亚的阿巴斯王朝。他们不应该卑躬屈膝的以臣子身份去侍奉大唐之流的大国。
这种高傲到几乎不能沟通的心态,是吐蕃全民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也是吐蕃自崛起后几乎没有哪一天不在扩张的内生动力。
吐蕃人无脑过大斗拔谷攻凉州,这批吐蕃军是送菜或许不假。但吐蕃军队一定是有所图谋的,而且图谋的地方,很可能会出其不意。
甚至不在河西!
大唐吃吐蕃的亏吃过太多次了,要是不考虑吐蕃人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不吝惜人命的习惯,最后一定会付出惨痛代价。
方重勇想起当初牛仙客对他说过的话,心中不由得一紧。他总觉得,吐蕃军另有所图,在河西打得热闹,却又未必是冲着河西而来的。
牛仙客说吐蕃的主攻方向只能是陇右。
在河西,多半都是“以攻为守”,让赤水军不能南下夹击与陇右唐军交战的吐蕃军。他们的战略目的,是有先后顺序的,并不是在胡乱打王八拳。
至于在河西死个几万人,按吐蕃人的习惯,对此并应该不是很在乎。
花门楼外的方重勇,一时间竟然觉得似乎是吐蕃人在把赤水军当狗在遛。
每次吐蕃军都匆匆忙忙而来,河西赤水军又不得不奔袭两百里赶到大斗拔谷,与之决战。
等赤水军杀累了,吐蕃人从大斗拔谷退回去了,在地上留下许多尸体。这一波攻势结束。
表面上看,似乎吐蕃人亏惨了。可是赤水军这种战略优势部队若是南下陇右,从北面侧翼,对攻打陇右的吐蕃军进行分割包围,那么,最后的结局会怎样?
或许会创造那种对战略格局有重大影响的大胜。
毕竟,赤水军在官府账册上就有13000骑兵啊!实际上只多不少!
这支强军因为被吐蕃人不断骚扰,不得不驻守河西不能动弹。然后河西节度使也不可能不顾本地防御,把赤水军调度到陇右作战。
因为河西节度使,与陇右节度使是平级的!
难道,吐蕃人的战略,更聪明一些么?
方重勇脑中冒出一个可怕的念头。
他发现,好像唐军在与吐蕃人死斗的时候,并未掌握战略主动,虽然手里的本钱已经雄厚到没边。
“郎君,已经宵禁了。刚刚崔节帅派人来,要护送我们去上次去的那个别院休息。”
方大福看到方重勇在发呆,凑过来不动声色的说道。
“知道了,去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