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都市言情 > 七一建党节图片 > 第123章

第123章

目录
最新都市言情小说: 开局收女帝,我成军火头子了浴火大清中国上下五千年野史山川不让尘辞盈穿越之我来拯救大宋穿越亮剑搞军工大宋出了个武皇帝逍遥初唐我在北宋的日常明朝那些事儿被娇蛮少爷缠上了(女尊)九龙夺嫡,绝世强龙六皇子大明:八字不硬,开局辞官大秦:我屡献毒计,赵姬疯狂求饶那些很有趣的历史烽火连城悍明三国:我是帝师王越之子玄德至水浒当不成咸鱼就只能当第一了

在主任里“求才若渴”的邀请下,他接任了五河镇白雁村的村支。村主任就是他当初的小学甲班同学王洪亮,王洪亮的兄长原来是村支和主任,因为经济问题被下的。王洪亮本来不想当村主任,他是一心发家致富的。因为和农办主任的关系也不错,托不过农办主任的反复劝说,才接任的。所有镇里的公务都有王洪亮去应对,陆运红开始熟悉村里的事务。

全村一千九百多人,如今留在村里的只有五百多人,全村有五十多户还是贫困户,大多身体状况不佳,无法外出务工。能外出的家庭都已外出,年轻人在加速离开农村,奔向城市。看来大哥陆运新和自己算是第一批跳出农门的人。在云津和县城里买房的人越来越多,程迎夏他们开发的楼盘,也有不少是本村的人买走的。总有人开着小车回村里,转一圈再回城里,虽然炫富目的很明确,但也不得不说,外出打工的不少人已经富了起来。据王洪亮估计,目前白雁村在外打工,买了汽车的,大约占全村人口的八分之一。即便是没在外买房买车的,也不想回来。

这天中午,他听路人谈着一个事情。村里三队那边七十多岁的老人唐太福,因为儿子孙子全都在沿海打工,只有他一人在家独居,平时儿子寄点钱回来,供他买烟买酒,白天喝醉后就在门口靠着睡,等待天黑继续睡觉,无事可做。今天他的邻居唐太全发现唐太福死了,不知死了多久,人都已经腐烂在家里。原来唐太福老人的家离邻居们也较远,平时少有人去注意他,和他较近的唐太全忽然觉得好长时间没见到他影子,下意识的去他家门口喊他,始终没喊答应,就去推他的门,门推开却一股恶臭扑面而来,才发现他已经死,烂在床面前,苍蝇飞舞,蛆虫横行,让人呕吐。唐太全给队长打电话,队长又告诉王洪亮。幸好队长有唐太福儿子的电话,已经给他打过,他儿子媳妇说正在从福建坐飞机赶回来,说明天早上可能到。陆运红打电话问王洪亮,王洪亮正在赶去处理,他说陆运红身体不好,就不要去接触这种污染场合,他已报了警。

两个小时后,警察来到来现场作了记录,认为是喝酒醉后突发疾病的原因,因为床头还倒着一半瓶酒。队长已经派人买棺材,准备先将其入殓,可是腐烂得实在没法收拾,没人愿意去帮忙。好不容易队长才和他在路上的儿子沟通,花了两千元高价,请四个人,每人分别戴着几层口罩,穿着胶衣,又将尸体洒了不少生石灰,勉强用白布铺在尸体旁边,然后用几把铁铲把尸体连铲带翻弄到白布上,然后裹住,用力提来放进棺材里,寿衣寿帽只象征性的放在上面,然后赶紧将棺材合上,等他儿子回来埋。房屋内容空气难闻,他正在安排人专门消毒喷酒精。王洪亮又安排各个队长分析统计一下,这种情况全村有多少,提前作个预防,以免再次发生。

没过几天,听说唐太福的儿子媳妇回后来,把他父亲就埋在他的屋前的坎下,请人做法事,道士们去坟前,象征性的敲着唱不到半个小时就收场,儿子把父亲的坟垒好,当天就又回福建打工去,屋门也没锁,估计很难再回来了。

陆运红开始散着步,走访解了本村的贫困户和其它农户。贫困户有县里专门的帮扶人员负责,他留意那些没评上贫困户但谈不上富的人,他们只要有一线可能,都在想法离开这里。他无意中走访到了一户人家,虽然四大间砖混平房,可屋里一个人也没有,门大开着,窗也坏了,正屋墙上挂着一张老人遗像,被风吹来斜着几乎要掉,堂屋里已经长草,一打听,原来这户居然是小学时自己的同桌许韵芹的家。许韵琴嫁到这儿来,丈夫姓张,夫妻在云津市里买了房,前年老人死后,他们就举家搬进城里,没再回来,墙上的遗像是她的婆婆。这儿过去不远处,就是才去世不久的唐太福老人的家,远望过去,门窗还开着,大概也是为了散去屋里的气味。

陆运红给村里捐了一些钱,从中提出五万元,用于今年春节全村贫困户的解困工作,主要用于病残者,由王洪亮和、驻村干部去安排,先把弱势者扶一扶再说。陆运红本质上是责任感很强的人,只要答应别人的事,就会身不由己地用心去做。既然担任了村支,他就想对本村的未来做一个初步的规划。他仍然先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考虑本村的人口和居住布局调整。城市的发展就是基于人的群居的原始特性,不能把城市规划方法套到农村,但群居特点必须考虑到,因此小集中是首选。同时,要保证城市生活方式在小集中地方的简单复制粘贴。他对照着电脑上的卫星地图和农办主任提供的基本情况,拟规划六个小集中地方。他研究本村的土地情况,发觉自己的初步规划设想几乎是空中楼阁,实施的话,成本和矛盾会很大,这很打击人。对土地进行调整,震动太大,村里难以独自行动。最好让城市的闲散资金来流向农村。曾经的城乡壁垒已经打破,从前农民想脱离农村进城很难,可三十年后的今天,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向,城市人想回到农村很难。他第一次以当家人的姿态,面对冷清的村子,把全村的情况考虑来考虑去,感到有些束手无策,对着地图睡不着。村里没有特色产业,那六百来亩地租给省城的夏老板种花椒,算是一个亮点,但据王洪亮说,这位老板已经认亏,不想再干,找接手的下家很久没找到,这让陆运红很惋惜。已到交明年土地租用金的时间,原来村里代表村里和对方签订的合同上规定,如果超出半个月未付土地租用金,就算承包方放弃承包,合同直接作废,村民可以无条件收回自己的土地。王洪亮已经和他联系过两次,夏老板也没来付租金,时间已过去一个月,他再没回音,可以认为合同已经作废。可是,也没哪一家把土地拿回来种,一任野草和花椒比肩生长。陆运红看着故乡的土地这样被放弃,父亲和母亲一辈人辛苦开垦的地方又退化为杂草地,百感交集。在空闲与忙碌的交织中思考,他感到越来越充实,贴近最熟悉的乡邻,一股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和使命感涌上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他依然决定用城市规划的手段,首先从规划和安排非产业因素入手。这种规划也要使留守在乡村的农民认可,如同白居易之作老妇皆能解。他和郑彦秋一起,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以散步的方式在全村各处走,提取了四百多张照片,结合卫星地图和等高线分析,自己动手,用小时候玩泥巴的方式完成了村里的第一个沙盘模型。涂上各种色彩,沙盘约五平方米,因为太重,被他分割成易于搬动的八块,规划时候推来拼在一起,直观地对着沙盘研究很方便。

规划应该先提取村里的化符号,如果没有,就在不过于跑题的前提下打造。白雁村能够标志记忆的东西,除了当年被改成小学,后又经过改建,面目变化太大的白雁寺,还有与之相邻的,同样被改得今昔迥异的周家三进四合院,很难再找到别的凝聚共识的实体建筑。两座古建筑也空无一人,所幸四合院被村里上了锁,修复难度相对较小。本着全面考虑的原则,他在草稿上仍将全村的房屋规划为六个小集中点,互相之间由公路连接,距离都大致相等,把为数不多的留守的人集中在一起,重新聚集人气。所有小集中点的村民建筑,采取近距离、单栋式布局,体现城市元素的同时,保留乡村本色,取二者之长,找到最大的人性化交集区。尤其是不能粗糙简单地让农民上楼,脱离土地,每家房后留足菜园地和养殖地,使农村的气息得以延续。每个集居点配置公共活动中心及小超市、小广场,还有小轿车和公交车停靠点,也为婚丧嫁娶留足场地。而四合院和白雁寺基本位于六个小集中点的几何中心,规划中要让这两个人标志“复活”。还要在村里稍偏的小树林,规划几片墓地,这是农村规划中不可缺的内容之一。没有了祖坟,就没有了归属感,没有挂念,最终故乡也会变他乡,后人的灵魂会越来越单薄。

可几种规划要重新调整土地才能实现,置换出来的土地可以进行更好的产业集中规划、分片规划,他又想到应该把全村荒废的土地集中规划,以利于今后的现代化耕作利用,恢复大家种庄稼的兴趣。这样做,难度不小。他和几个党员干部讨论、完善,又把全村的党员干部召集了两次,就自己的规划初稿征求他们的意见,反复修改。最后提供给镇上征求意见,镇里的领导们意外又很满意,但同样感到实现难度大,因为土地政策暂时无法与之同频共振,资金也是主要原因。但他们准备将白雁村作为示范村建设,向上面争取资金和项目,并且申请把白雁村补列进了县里的贫困村名单,以争取更多的资金来源。在陆运红看来,在目前的形势下,如能借助各方力量,先做个点子出来,那也是不错的。他不想动辄让红信公司参与白雁村的建设,除非本着单纯的回报社会的理念,适当地捐上一笔钱,倒是没问题。

在做做歇歇的简单忙碌中,陆运红几乎忘了自己的病,最近几次复查,结果倒也很不错,别人和他自己都感觉不到这是个曾经重病缠身的人。而让他感到舒心的是,听说陆迎轩通过了征兵体检,马上要入伍,地点是东北。陆运红年轻时的梦想,意外地被儿子实现了。省城的夏老板忽然给村主任王洪亮打来电话,说他找到一个接盘的人,问王洪亮原合同是不是可以继续执行。此时合同已经过期两三个月,按理早已作废,但至今没有农民将土地收回种庄稼,都荒着。陆运红听王洪亮说起这事,忙不迭决定答应,如果能让合同继续,不管谁来接手,都对农民有利,首先各家各户可以继续收租金,其次优化了传统的农业模式,改变了大家的观念。但王洪亮说,这位夏老板不想再来白雁村,他在省城,说如果村里同意,带上合同去省城一趟,当面签,因为那位接盘的下家也是省城的。陆运红马上决定和王洪亮一起带上合同,开着车,按夏老板给的地址,开着导航去省城找他,不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他已有两三年没来省城,路上还想要不要去看看陈雨霏,最后还是决定不去了,和王洪亮直接去夏老板的住处。

夏老板叫夏卫国,五十六七岁,原来在省城搞废品回收,发财之后又转行搞供排水管材的批发。他的公司五百多平方米,生意不错。几年间,他听别人撺掇,在全省几个市投资种水果、种植药材、养鳝鱼,都失败了,损失了三百多万,现在打算回过头来,规规矩矩地干老本行。准备接手的老板是他的一个微信群里的“微友”,叫赵拥军,是省城边上专门经营花卉苗木的,资产数千万。赵拥军也是五十六七岁的人,一个大胖子,说话声音很大。他是想利用夏卫国便宜租来的土地种花卉,所以根本没想到现场来考察,只在才更新的卫星地图上看了个大概,就很满意,打算接他的盘。不管种什么,只要对村民有利,不让土地荒废就行,苗木比花椒适应性更强,环境效益更大,对方还表示会请三四十个农民帮着管理。三下五除二,转租合同就签订了,夏卫国的一切权利和义务交由赵拥军。接着,这位老板豪爽地将本年度的土地租用费十九万五千元先付了,他直接打了二十万,说另外的五千元给村里做工作经费,当见面礼,下个月再来村里具体安排。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