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王朝三百年(一)
【老祖宗们大家下午好,今天咱来谈论下王朝的话题。】
【在古代,华夏大一统的优势无与伦比,军事、经济水平长期处于全球前列,嗯,明朝中后期和清朝除外。】
朱元璋、朱棣、雍正有点不淡定,尤其是朱元璋和朱棣,他们大明竟然都开始落后世界了?
“爹,天幕的出现正是我们的契机,这次绝不能让大明再落后于世界。”看着老父亲脸色不怎么好看,朱标只能略加劝慰。
老朱脸色略缓,微微点头:“老大,咱是相信你的,有你在咱大明绝不弱于他国。”
康熙坐在豪华龙椅之上,表情虽没变化,但双目之中一抹精光转瞬即逝。
【但大一统王朝的极限为唐朝的二百八十九年,似乎三百年是一个循环的终点,没有任何一个古代王朝可以跨越。】
许多腐儒对着天幕破口大骂:“妖女胡说,周朝可是八百年,只有恢复周礼才能长治久安。”
仿佛听到他们无能咆哮,秦凌雪继续说道:
【当然,有人肯定会说周朝不是八百年吗?】
已经读读傻了的儒生们纷纷点头,‘对啊,周朝才是最好的。’
而帝王们则是眉头紧皱,总感觉这里面有什么问题。
【西周存在25年,而东周早就名存实亡,其并不由一个政权统治,而是好几个国家之间的混战。】
【而且最重要的是,周朝并不能算作封建制王朝,应该是奴隶制王朝。】
【周王朝表面上的长命和传说中田园牧歌的生活,让很多后人追捧,甚至到了鼓吹的地步,尤其是那些腐儒。
也不想想,这些腐儒回到周朝,大概率会成为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甚至是毫无尊严的奴隶。】
【言归正传,一个万朝首先遇到的就是无法避开的‘马太效应。’】
古人们:‘????__!!!!!!!!’
【老子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马太效应即赢家通吃,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在某一方面(如金钱或名誉)获得成功或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会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这就会渐渐导致资源占有的严重失衡,而这往往是一个王朝覆灭的开端。
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当某人或某组织的财富日渐积累时,都促进它获得信息、调动资源、积累人脉,这些又反过来反哺其财富积累。
穷人是做加法、富人是做乘法,如果政府毫不干预,这一过程将无法逆转。
而个体占有的资源到达某个成都后,就会产生群体竞争或聚集,以便让整个国家资源为其服务。
由于农耕明的保守性,土地财富往往是王朝最常态化的表现。
翻开历史,有四个字始终围绕着王朝的兴衰,那就是:土地兼并。】
永乐年间,朱棣想起洪武年间那几个大案,总以为老爹就是为了震慑群臣,自己当了皇帝后才明白,这何尝不是‘杀富济贫、抑制兼并。’
只是这种靠杀戮解决问题的手段太过暴烈、也绝不长久,“老和尚,朕该如何做才能抑制兼并?”
身旁的道衍静静地坐在那里,双手交叠置于膝头,手指间不时轻轻地摩挲着,仿佛没有听见朱棣的询问。
朱棣嘴角挂上苦笑微微摇头,这个和尚遇到难题时总是这般。
【新王朝建立之时,大多伴随残酷的战争,随之而来的是人口大量减少、社会财富重新分配。
就好比一个拥有一千亩耕地的村子中,经过战乱后只剩下十户人家、五十口人,每人都能分到二十亩土地,只要努力家家户户都能过上好日子。
经过几十年的太平盛世,村子人口快速增加到五百人,但土地数量却没有多少增长,而每人能分到的土地也仅剩两亩。
这里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古代为什么大部分农民宁愿被地主剥削也不肯去开荒?
因为开荒还不如躺平,都说天朝上国、地大物博,真实情况就是我国是个耕地资源十分稀缺的国家,土地肥沃、接近水源、便于耕种的土地早已开发殆尽。
而开垦荒地是个巨大工程,这需要耕牛、工具和大量人力,如果仅靠单个家庭需要非常大的支出,在没有扶持的情况下,也大概需要三到六年才能垦荒成功。】
洪武年间,朱元璋双手摩挲着龙椅,回想起当年父母、兄弟姐妹早亡,自己在农田中用双手垦荒的场景,眼中流露些许叹惋。
朝堂中跟随朱元璋白手起家的淮西勋贵目光灼灼看向端坐龙椅上的男人,就是这个男人带着他们从尸山血海中打出大大江山,再也不用在蒙元残暴统治下过着三天饿九顿的生活。
【然而,更为严重的是,土地不仅是生产资料更是最重要的投资品。
理论上村子里每个人都有两亩地,但这只是理论,因为在这些年中发生太多事情。
比如李四耕地之时不小心受伤在床上躺了两年,他不仅不能种地还要买汤药,家里已经穷的揭不开锅,为了活下去只能将一亩地卖给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