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一九(第1/2 页)
张叔没有多问,自打杨玖变聪明后他有种彻底换了个人的感觉,杨玖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看法。
她不愿意多说,那他就无须多问。
张叔自觉自己就是个干活种地的老家伙,没什么太大的本事,还是不要给孩子们做主的好。
回到家,杨小弟正带着妹妹在地上画字。
小丫刚刚启蒙,就学会了一二三四五,没有多余的纸笔可以使用,杨小弟就让妹妹用木棍在地上比划。
用他的话说,既然学了就好好学。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呃……”
小丫挠头,求救地看向走来的姐姐。
杨玖揉揉小妹的脑袋,鼓励她努力想想。
今晚吃面疙瘩。
她拜托张叔用豆和村人换了杂面,面粉发暗发灰,麸质含量很高,搁在现代那就是健康粗粮,但现在是拉嗓子填肚子的主食。
四禾村地处南方,夏秋收稻、麦子越冬,主食有稻米、麦子、豆为主,辅之以粟米、高粱、荞麦等等,只要能够利用的地块都尽量种上了庄稼,但地力和种子品质的有限,产量是远远不如现代的。
现下算风调雨顺、四海太平,家家户户谷仓里尚有余粮,生在产盐为主要产业的东洲,有盐有海、有江有湖、有田有产,只要肯踏实耕种,日子就不算太艰难。
小丫呃了半天,下面两句就是记不起来,哥哥严肃认真,她不敢招惹,就依偎在姐姐身边撒娇,“阿姐,提醒一下下啦。”
杨玖捏了一下妹妹的小脸,促狭地说:“问哥哥去,姐姐忘记了。”
小丫信以为真,啊地张大了嘴巴。
杨小弟无奈地过来带走妹妹,“是亭台……”
“想起来啦!”
小丫顺势把后面两句背了出来。
这首小诗是杨玖教给两个孩子的,杨小弟的聪慧她也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什么诗句一说就能背,还能够揣摩其中意思,他才九岁啊!
加了水的面糊糊用筷子挑出一个个小疙瘩,汤是简单的青菜鸡蛋汤,鸭蛋腥气,不适合做汤,鸡蛋也是拿了豆子和村人换的。
农村养了鸡鸭、下了鸡蛋鸭蛋舍不得自己吃,往往拿去镇子上换了铜钱,当然能够在村里换豆也是不错的选择。
青菜鸡蛋汤里小小的面疙瘩令清汤变得浓稠,加了一点点盐巴做调味便是大家的晚食。
吃完饭,趁着天色未黑大家做了简单的洗漱。
每逢这个时刻,杨玖都开始自我催眠:天气还冷,温度不高,脏点闻不出来……一旦突破了自己心里这道坎,洗脸的时候看到一盆脏水她亦能够做到面不改色了。
安静的黑暗中,杨小弟突然转身面朝着阿姐,“我们真的要去自己造房子吗?”
“嗯,这里太潮湿了,也太偏僻,芦苇荡里不知道藏着什么魑魅魍魉,知道什么是魑魅魉魍吧?”
杨小弟老沉地叹了口气,“我不是小孩子,我懂。”
杨玖笑着揉揉这小大男孩的头,“太不安全了,还是住到村子里去比较好,挖土把地填平了,我们就拉泥胚,张叔那儿有模子,他到时候教我们怎么做,弄出来的泥胚阴干后就可以搭房子,主要是寻摸到好的木材做梁,张叔会帮我们留意。”
杨小弟安静地听着,脑海中已经有了画面,忽然觉得生活有了一股子向上的劲儿,好像随着姐姐的描述一切都变得简单了起来。
“当然啦,不急在一时,我们慢慢弄,买木材的钱还不凑手呢,给爹抓药是厚脸皮赊账的,总不能买木材的钱也赊账,我是有这个脸皮,但人家未必肯。”
杨玖想了想,她自言自语,“要是再来三四头猪杀杀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