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雷厉风行(第1/6 页)
荀攸心里说不感动,那是假话,他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刘备的厚爱。
别看刘备嘴上说的轻松,可真要安排荀攸担任广陵太守这种两千石高官,压力还是很大的。
徐州拢共才几个两千石太守,不算琅琊其实只有四个,加上藩属的,也不过九个。
荀攸又不是创业老臣,也没有带着大功来投。
直接让他担任广陵太守,反对声肯定不少。
其实刘备也曾有些许迟疑,是刘封的坚决帮他下定了决心。
“非常人当任非常事,闲言碎语,何足为道?不过碌碌庸人之言,若听从之,反受其乱。”
刘封可是清楚的知道,荀攸的履历可是历任两千石了。
虽然他还从来没到一地上任过,可任城国相、蜀郡太守的资历却是实打实的。
历史上曹操可是用汝南太守来征辟的荀攸,一到许昌,就入为尚,这可是能参与国家大事的显官。
刘备这边自然不如掌控了中枢的曹操,但也得给出足够显赫的位置,哪怕只是为了表明诚意。
于是,刘备准备了三个职位,分别代表了封疆大吏、情报亲信以及州中除了别驾以外的三大吏。
原本刘备和刘封都以为荀攸应该会选择广陵太守。
一方面这是两千石的一方诸侯,二来也是前线重镇,不论是南下江东,还是进讨袁术,都是立功的地方。
可没想到,荀攸居然选了长史的位置。
这大大出乎了刘备和刘封的意料,让两人很是疑惑。
其实荀攸之所以会选择长史,自然也是有他自己的考量。
虽然刘备在得人这一块,已经折服了荀攸,让他很是钦佩。
可能不能用人,刘备还没能向荀攸证明。
荀攸这样的智谋之士,看事情远比一般人更要深入。
在荀攸看来,广陵太守虽好,可实权却必然不在太守手中。
广陵城中云集万余大军,必有刘备心腹之人统带,在这种情况下,他一个空降太守,能有什么实权可言?
过去能有多大影响力,完全得看广陵军中将校对他能有什么态度罢了。
至于负责谍报的军机从事,荀攸也不想要。
他此时还存着合则留,不合则去的心思,如何肯参与刘备的机密谍报系统。
因此,州中三大吏反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来地位尊崇,二来又靠近刘备,正好能观察刘备对自己的计策是什么态度。
到了荀攸这种境界,光是礼重是不够的。
即便荀攸性格谦逊低调,但一样也有相明主,立功业,扫荡天下,匡扶汉室的雄心。
如果刘备言不听,计不从,那么哪怕对方再怎么礼重自己,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因此,荀攸选择了长史这个靠近刘备的职位,想要更好的观察一下对方,以此来决定要不要彻底押宝在刘备身上。
荀攸的这番心思,刘备父子俩都没猜到,哪怕是刘封,也是猜到了第一层,以为荀攸生性低调谦逊,不想去广陵争权,而猜不到第二层。
既然荀攸做出了决定,那刘备自然是从善如流。
将对方送回席中后,刘备当即便询问道:“公达,你先前所献六策,备深以为然,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公达有所不知,先前与荆州来使刘始宗商谈,我州欲向荆州购粮,已经达成了初步意向,只是数额巨大,刘始宗无法独断专行。故此,其已派人赶回荆州,征求刘景升允准。”
荀攸有些惊讶,在他看来,找荆州买粮可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今天下大乱,各地的军阀可都知道粮食有多珍贵,想大量采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荀攸原本还想要献上计策,却没想到不用了。
“攸暂居襄阳数年,知荆州缺盐而徐州产盐,本想进此策以助明公购粮,却不想明公已成也。”
听到荀攸的话后,刘备笑容满面:“实是我州霜糖,雪盐,震惊了始宗,让其惊为天人,故而事情才会如此顺遂。对了,说到此处,公达不觉今日饭菜有何不同之处吗?”
荀攸惊讶道:“今日饭菜,确实格外鲜美,毫无杂味。本以为是庖厨之功,听明公所言,莫非这就是雪盐之功?”
“正是!”
刘备哈哈大笑,随后说道:“备已为公达准备了一份,走时可将之带走,做饭时替换食盐,味甚美之。”
荀攸低头拜谢。
刘备接着询问道:“徐州今年尚未表举茂才,备可上表,举荐袁谭为茂才,同时再表他为青州牧。正好冀州来使也快至郯城,可与之商议,请冀州保全孔举之地位,料想不难。”
“唯有交接益州以及遣使入关中进京朝贡的人选,公达可有合适之人举荐?”
荀攸笑着答道:“益州可暂时放下,刘璋暗弱,过于宽纵手下,若与之交往,必瞒不过刘景升。过早结交,恐会对买粮之事不利。”
刘备、刘封闻言,不约而同的点起了头。
见此,荀攸继续说道:“西去长安,必要使一能言善道者,且此人还须是明公心腹。如此,才会尽力为明公谋利,达成明公之诉求。”
刘备、刘封两个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