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春耕
她记得前世读,读到过徐光启推广红薯的事迹,如今,徐光启正做着礼部右侍郎,人在北京,找他要种子,是最便捷的路径了。
选了一个休沐日,张泉拿着西郊皇庄的名贴,直接去了徐光启的府上投帖子拜访。
徐家的门房见那贴子的中间,并不是人名,而是“西郊皇庄”几个字,他觉得这贴子不同寻常,忙把张泉请进门房待茶,自己一溜烟跑进去通报。
徐光启也很好奇,便推掉了前面几位拜访者,先请张泉到客堂相见。
“冒昧打扰,”张泉见到正主,才掏出长春宫的腰牌,双手递过去,说了实话,“咱家是长春宫的管事太监,因万岁爷赏赐三皇子一座西郊皇庄,裕妃娘娘听说徐大人在推广番薯,就差咱家来问问徐大人,可否卖点番薯种子给皇庄?”
徐光启惊奇地问:“裕妃娘娘要在皇庄种番薯?”
“是的,娘娘听说还有玉蜀黍、土豆两种南洋来的作物,大人这里如果有,请一并卖一些给皇庄,要是能在皇庄种活,那么北直隶也能种。
我们娘娘说了,这三样作物推广开来,万一遇上灾年,也能养活不少人呢。”
徐光启感慨道:“娘娘仁慈,心里装着天下百姓。老夫去年从南方运来一些薯种,准备在北方试种,既是娘娘的皇庄要种,就分一份去吧。”
当即找人从地窖里,拉了一车番薯,半车土豆、半车玉米,派一个家人,随张泉一起,送到皇庄。
张蔷没想到他还真有,更没想到,徐光启还大方地送了她两车种子。
她第一次认识到,皇家这个招牌,原来这么好用。
她也不白要,托徐府的家人,带回去两瓶香水,两瓶香露、两盒香脂,送给徐光启,权当买种子的钱。
阳春三月,气温回升,大地解冻,正是春耕时候。
佃户们没有种过这三样作物,不知道怎么下种,特别是番薯和土豆,要是一整块种下去的话,那能种多少地?
前世,张蔷看到南方地区的人们种番薯,是育苗,剪薯藤来栽种,市场上还有当蔬菜卖的番薯苗。
她决定亲自去地头指导佃户育种。
这天,打理好平安后,她穿上特别缝制的工作服、草帽、口罩、手套,全副武装地来到地里。
佃户们以为她是管事姑姑,见到她奇怪的装束,还觉得这身装扮,干净利落,挺方便干活。
张蔷指导青壮们整理育苗床,施上牛羊粪便做底肥,掏出四尺宽的育苗床,将番薯整齐地摆放在苗床上,再覆上一层松软的细土。
“现在的时辰,晚上还比较交冷,为防止冻害,晚上给苗床搭两层草帘子。”张蔷吩咐郑里正。
这时代没有塑料薄膜,只好编草帘子来给番薯保暖。
再说徐光启,自从送了两车种子给西郊皇庄后,担心他们不会种,浪费了他辛苦从老家运过来的种子,便找了一个休沐日,亲自来皇庄指导下种。
这天在庄门口值守的是陈泰的一个伍人队,他见徐光启穿着三品官服,不敢怠慢,忙上前询问。
“两月前,本官送了一批种子给皇庄,今日,本官来看看播种情况。”徐光启道明来意。
陈泰为难地说:“禀大人,皇庄里住着贵人,不方便接待大人。”
徐光启问:“拉回来的种子开播没有?”
“回大人,这几日正在播种。”陈泰恭敬地说。
徐光启着急起来:“正好,本官正要去看看,请军爷为本官通传一声,本官只是去地里看看,不会去打扰贵人的。”
人家好心来指导,又是一名三品高官,陈泰只好跑去地里请示。
张蔷听说徐光启亲自来指导,忙让他把人请进来。
徐光启到地头,佃户们齐刷刷地跪了一地,只有张蔷对他微微点头:“见过徐大人。”
徐光启心里疑惑,此时也不便声张,也点点头应付过去,便去看那苗床。
几个妇人正在往苗床上摆放番薯,有两块已经摆好薯种的苗床,青壮们正在覆土。
徐光启看了,不由得好奇,他问张蔷:“这种育苗法子,是从何处学来的?”
因为他在上海县的老家试种的时候,是挖一个坑,埋进去两个番苗,等到薯苗长出来,再剪薯藤移栽的。
“好教大人知晓,”张蔷说,“这是两广那边的育苗法子。”
徐光启把这种育苗方法,跟自己的育种方式比较了一番,不禁捋着胡子赞道:“嗯,这种法子,更省地,更省工,好。”
又忍不住提醒道:“番薯是生长在地下的块茎,要选土壤疏松的地块种植才好。
藤蔓要长到一尺以上才能剪下来移栽,剪藤蔓的时候,基部留两到三片叶子,让它发新芽……”
张蔷心里很感动,在大明官场一片嘴炮的时候,徐光启能把番薯种植技术研究得如此细致,只此一点,就值得人敬重。
“谢谢徐大人的指导,本……本人记下了,回头教给他们栽种。”张蔷真心诚意地谢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