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香江之行
他的小说《亮剑》已经发表好几个月了,连载已经结束,当代杂志社很满意,大领导也很开心,本来去香江的申请已经石沉大海了,现在接到消息说准许去香江,一切手续帮他搞定,这对他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
198年月
燕京火车站
“听说香江那边很不安全,你一定要小心。”
“放心吧,我有两个保镖护送,没什么问题的,安心在家等着我回来。”
坐了两天的火车,黎阳一行人终于到达了靠近香江的关口。
仅仅一个关口之隔,两边却是截然不同的世界,身后的城市还在发展之中,而这边早已经是高楼林立,大厦成群。
黎阳前世曾来过香江,对这里称不上熟悉,倒也并不陌生,再加上当编剧经常和香江的导演交流,粤语说的很溜。
“太特么贵了,一晚上就得一百,还特么港币!”李强震惊到
一百港币?就为了睡一觉?
和黎阳一起来的两个老兵,一个叫李强,还有一个叫张抗,刚从越战退下来,他们对国家非常忠诚,已经打上了思想钢印,所以黎阳一点也不担心他们。他们的退伍工资都不超过200块,所以被香江的消费水平吓了一跳。
黎阳也很肉疼,这次他带了事先兑换好的2万港币。
第二天,黎阳先办理了一张银行卡,然后坐上出租车,直奔目的地—东方日报。
现在东方日报正在和金庸创办的明报打擂台,不过目前处于下风,因为明报有金庸这个大拿在。老板马成昆作为一家大型报业集团的掌门人,二十九岁的马成昆实在是太年轻了。马氏家族的老一辈都是三合会出身,案发之后全都收拾细软跑路了,《东方日报》只能由年轻一辈扛起来。
如今的《东方日报》,马成昆作为董事长兼总经理掌控大局,跟他同龄的堂弟马霆强负责报纸的对外事务。两个二十九岁的年轻人掌管一份大型报纸,虽然冲劲十足,无奈经验和手腕都不够,《东方日报》的销量一降再降,已经跌破十万份了。
马成昆正在一筹莫展中,突然秘来报有一个自称叫黎阳的作家来找他,说有作品,马成昆一个机灵,对于黎阳这种内地的大作家,他是知道的,毕竟从事报业,作为顶级大老,对人作家他都有所了解。
“快,请他进来”
“黎大作家,您好,真是靓仔,比tv明星都要帅气”
“马总您好,久仰大名,您子承父业,年纪轻轻就管着一份大报纸,简直就是青年楷模”
“无事不等三宝殿,今天我来是和您谈一笔大买卖的,你先看看我写的这本小说如何。”说了黎阳拿出一本装订好的稿递给了马成昆,面上写着三个字《寻秦记》。”
马成昆接过稿仔细地看了起来
“不错!非常不错!这样的写法真是前所未见啊,黎作家,你可真是天纵奇才啊,如果我们东方日报能够发表这部小说一定可以在销量上超过明报”
黎阳点头答应:“我既然来到东方日报,肯定是愿意让贵报刊登的。”
“既然这样,我们来谈谈稿酬问题。”
“我也不来虚的,千字一百,怎么样,比你在内地个稿费高多了吧”
“马总,这也太低了,我听说倪框的稿酬都到千字千元了。我自认为我的《寻秦记》不比他的小说差。”黎阳自信的说
“倪框的千字千元是虚的。只不过是黄玉浪为了打响名字给的价格,而且那是短评。”
“你去打听打听他现在在明报刊登的小说千字多少钱。你要懂得人心不足蛇吞象的道理。”马成昆见黎阳无动于衷便继续说道。
黎阳摇摇头道:“我当然知道他的千字千元是虚的,但香江大部分人可不知道。”
“而且我听说贵报经营困难,尤其是最近销量一直只有八万份。你听我说,你看你给我千字千元的稿酬,我相信第二天整个香江都会知道。这样既可以推广我的知名度,提高报纸的销量,还可以打响贵报的名气,吸引优秀人才,可谓千金买马骨,一举两得。”黎阳笑着对马成昆说。
马成昆听了黎阳的话沉默了下来,开始分析其中的利弊。
黎阳看见他沉思的样子,知道他心里有接受的可能,于是趁热打铁的说:“马总,还犹豫什么。这样做一举两得。难道你对《寻秦记》没有信心?以前香江可没人这样写小说的。这对香江人来说可是个新奇事物。”
“这样吧,我和你打个赌,贵报的销量现在是八万份,我现在先暂时千字千元,如果在《寻秦记》刊登一周后后,贵报的日销量没有超过十二万,那我就千字一百,怎么样?”
“不过贵报宣传的时候照样说我的稿酬是千字千元,第一部千字千元的穿越武侠小说在新界日报连载,你想想那是多大的噱头,对贵报的销量又会有多大的提升。”
“如果您不同意,我只能投明报了,以我在内地的名气,金庸先生肯定会同意发表这部小说,
到时候,这部小说火了,您的东方报纸就彻底失去翻身的机会了。”
马成昆脸色一变,以他多年的经验,知道这本小说肯定能大火,如果被明报抢了先,他将永无翻身之日,想到这里,马成昆对黎阳说:“好吧,我答应你。”既然已经下定了决心,马成昆也不拖拉,马上叫人准备了合约,跟黎阳签下了合约。
“马总,合作愉快。等过几天贵报的销量暴涨的时候,你肯定会庆幸今天的决定的。”黎阳笑着说道。
“多谢你的吉言,哈哈,在这里也要恭喜老弟成为香江第一位写小说稿酬千字千元的作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