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浅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 第十七章:说说财政

第十七章:说说财政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神奇宝贝:小智的全新旅途民间风水禁忌斩神:开局证明自己不是精神病斩神:融合东皇,我统治古神教会盗墓之姐姐罩着你综影视之改命记反派姑姑边疆养娃指南诡异福地求生末日来袭,我在校园守护女神国运金铲铲:从尘归尘土归土开始四合院:我是傻柱亲爹偃偶那些年干物业时遇到的奇葩事儿崩坏之龙之英桀七零作精娇又撩,禁欲糙汉被拿捏宴神图我在吞噬星空签到诡异复苏:从小丑到恐惧之主在烈火中呐喊边城疑案

元、明、清三代的财政状况,可以说是一笔烂账,因为只有特定的少数时间内才算有点条理:比如明朝张居正当国的十六个年份(明穆宗隆庆元年到明万历十年逝世),而清朝也就只有雍正一朝了(康熙六十一年到雍正十三年)。

康熙呢,为帝不可谓没有雄才大略,但综合考量之下,实在太过于重情谊,而此份重情对于国来说,也需是个祸事。他宠佞督抚以上大臣的贪赃枉法行为,予以宽容,却不知,督抚以上的大臣又何尝不会佞幸其手下的州县一级官员,而州县官吏又包庇手下胥吏,可谓层层恶化层层烂掉,老百姓在下面保守苛征杂税和里甲等的剥削,康熙在上也无法得知,受到蒙蔽。

本来这种情形就不止康熙一朝,令人感到可惜的是,康熙努力想要整治吏治,修整财政,但始终没有多大效果,常常减少赋税甚至免除赋税,但常常都是使得中间的布政使、州、县官员中饱私囊,没有富了国没有富了君没有富了民,富足了中间一批的省府州县官僚。

清康熙年间的时候,政府最主要的收入是人头税也就是“丁银”还有土地税也就是“田赋”。男子呢到了十六岁就成了丁,需要缴纳丁银,六十岁年老便不需要缴纳了。每丁每年有一个“代役钱”,是指出钱让别人代替自己从事差役的,各省各县不同,银子一分五厘到八九两不等,普通的大概在五钱到一两之间。

有一些狡猾的,故意去当旗人的“包衣”,也就是奴才,这样就可以免收丁银,甚至把自己的田地也放在旗人的名下,这样就可以免收田赋了,这种行为叫“投充旗下”。

还有一部分的人,依附于汉族的士绅,这些人常常都是之前在朝中做着大官,如今退休回乡的,现任的官吏巴不得向他们投宠献媚,怎么还会找他们的麻烦,动他们的利益的呢。

顺治末年的时候,中央每年收上来的银子有两千一百五十多万两,这是包括田赋的折纳(源于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在内的。此外还有粮食六百四十多万石。康熙平三藩后,收了原吴三桂所统领的云贵地区,税收变成了银子两千六百三十多万两和粮食四百七十多万石,银子增长了四百八十万两,但粮食少了一百七十万石,如果按照粮食一石换一两来估计,多出来的只不过两百五十万两左右,由此可见,康熙年年整顿,却也力不从心。

除了丁银和田赋以外,康熙还有盐税两百七十万两和关税两百万两,加上之前,也只不过三千六百万两左右(前面所说三藩之用半天下,可见所言不虚)。

康熙已经很节省了,把宫廷的开支减少到了最低,明朝宫廷内一天花销银子高达一万两,他一个月却只让内务府花销五六百两,加上赏赐开销,也不过一千两;明朝末年烧木柴也要两千七百八十几万斤,而他只许六七万斤;明宫女九千人,太监更多,而他只用了四五百人。

宫外的开支,他管的很紧,靳辅的治河需要银子,花了两百万两,很是值得。几次战争是最花钱的,但康熙每年花了多少,战争花了多少银子,史无明,我们不敢乱说。

康熙比乾隆节俭的多,但是无论如何也是需要四千万两银子的开销的。但我们如果这样算一算的话,岂不是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加起来要两亿四千四百万两银子的财政赤字了?

事实上,康熙不仅没有负债,而且还有了不少国的积蓄,在康熙四十八年的时候,他已经有了五千多万两(但是后期的时候,国越发空虚,这样的局面留给了雍正帝)。

有一个搞钱的渠道,那就是“卖官鬻爵”,这倒是有点像极了东汉的“西园卖官”,只是所处的历史性不同,甚至说所处与政权的兴衰迭代不同,出钱的人就可以有官做,可以不经过考试就当秀才,成为“监生”,也可以取得当“知县”的资格,这叫“捐班”,雍正宠臣李卫就是捐班出身,最后竟能当到兵部尚、署理刑部尚、直隶总督等职位,谥号“敏达”,从谥号中我们也可看出,他的敏锐过人。话说正题,通过卖官鬻爵的方式,康熙卖了三年也只不过得了两百多万两银子。

此外康熙还可以通过铸钱来获取收入,政府大概因为此项的经营和策略,多了四十三万两千的岁收。

康熙的“意外之财”也是有的,比如鳌拜啊、吴三桂啊等被抄家后的金银珠宝。

康熙是一个颇知民瘼的帝王,常常对百姓施恩,把遭受水灾、旱灾和兵祸的地方,免税或减税。也常常一笔勾销了老百姓的欠税,不再计较。康熙元年到康熙四十八年的减免赋税的银额,至少也在一亿两亿上。

他还轮番免除了天下的丁粮一次,从康熙五十年到五十二年,康熙在这三年里,每年免掉天下的丁粮三分之一。最有名的一件事情当属“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在康熙五十一年的时候,康熙下旨,将康熙五十年的全部丁银数字固定,以后再增加人口,再也不增加人头税了,这着实是一项鼓励生育的政策,老百姓再也不用担心生下来孩子的人头税了,只需要考虑生下来后的养育问题了,而这个时候番薯和玉米两种高产农作物已经传入中国了,清朝时期正式人口激增,顺治一亿,康熙两亿,乾隆四亿,嘉庆道光年间人口保持在四亿五千万左右。

在雍正即位后,将康熙所确立的固定数额的人头税摊牌到了土地税里,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了人头税,一方面想着减少非士绅地主的老百姓负担,一方面减省了程序。少的一分、两分,多的一亩地七八钱。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