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满族八碟八碗吃到口水流
好不容易等到晌午,还未等到开席,陆陆续续便有不少佃农从屯里屯外赶过来。
院子中间搭了小戏台,唱的是乡村土戏。婉清扬听着咿咿呀呀的唱得不像是二人转,估计也是二人转的前身,浓浓的乡土气息,让她这个现代人也忍不住驻足听上两句。
佃户们喜滋滋的谈论着今年的收成、高丽棒子的滋事挑衅,还有对主子们的感恩。当然这些婉清扬都是听不懂的,还需要让人帮她翻译。
院子里不多不少摆了十张桌子,婉清扬和老夫人陪着族里的女眷坐在一处,塘钰陪着族里的长辈坐在一处。弘哥按照年纪是不应该上桌的,但因为是塘钰新认的义子,外加塘钰有没有别的子嗣,便特例允许弘哥和老夫人坐在一起。
老夫人只是略微向族里女眷介绍婉清扬是府上来做客的亲戚,又挑着头的没有说满语单讲汉语,宾客们便识趣的没有多做盘问,席间也多用汉语交谈,婉清扬感觉轻松不少。
热菜虽说还未上桌,但桌上却已经立立正正摆了八碟子凉菜。不看不知道,婉清扬一看才知道满足老祖宗的八大碟八大碗为何那么久负盛名。虽说是碟,但却是实实在在的深碗大碟,食材色泽精美而且量又出奇的大,非常满足她这东北大妞的胃口。什么现灌的肉肠鸡蛋肠,拍成碎块的小黄瓜拌的猪耳朵,切成碎末的白菜拌粉丝,皮冻和猪内脏拼的拼盘,还有刚刚打捞上岸的鲜海蜇皮……
但仅仅有凉菜是不能开席的。灶台前,“黑脖刀”勺起刀落,锅碗瓢盆更是叮当作响。衬着灶台前蒸腾的雾气,打杂的小厮和妇人们更是忙得不可开交。随着主厨一声“走菜”,打杂的妇人们也连忙挥动臂膀把已经准本好的热菜端上桌。
碟已经是出奇的大了,这碗也是不容小觑。无论是炒菜还是炖菜都是用碗端着上,一个个大海碗嗤嗤的冒着热气,分量十足,看着就让人口水欲滴。不光是婉清扬和弘哥见了直咧嘴吧,就连老夫人和众族里女眷也是啧啧称奇。
“赏!赏!今日无论是掌勺的大师傅,还是打杂的小工通通有赏!”人逢喜事,老夫人乐得有些合不拢嘴。
“谢东家赏!谢东家赏!”下人们连连齐声道谢,佃户们也忙起身向老夫人行礼,祝老夫人“健康延年,福寿百年”,气势不同凡响。
碟是大碟,碗是高碗,碟挨着碟,碗靠着碗,实打实的落了一大桌,看着就是一个热闹。
觥筹交错,桌桌是举杯痛饮。婉清扬本意是想随着老夫人喝上一两口的,但实在是不忍心因为贪杯而耽误手中的筷子,又恐贪杯言行举止再不妥当,便宛然谢绝。
一晃烂灿的猪肉炖粉条、鲜嫩可口的小鸡炖蘑菇、切得薄的透亮的五花肉炖酸菜上面还放了大块大块的血肠、刚刚腌好的雪菜炖的大块豆腐更是看得诱人。当然还有今天的重头戏:蒸猪血、扒肘子、酱焖鲢鱼,还有一大海碗分量十足的干葫芦条扣肉。因为丹东临海,塘钰特又吩咐厨房为主桌的备了几道海鲜:丹东的大黄蚬子、东沟的飞蟹,还有蒜蓉蒸的海蛎子和清水煮的虾爬子(皮皮虾)。都是时令海鲜,味道鲜美诱人。
刚开始吃的时候婉清扬还有些矜持,迟迟不敢下筷。老夫人见婉清扬拘谨,时不时的就往她碗里夹菜,一筷头子还没吃完呢,一筷子又夹了上来。族里的女眷们见老夫人带婉清扬如此。对婉清扬更是不敢怠慢。
今年秋收是塘钰在关外的最后一个秋收,所以办得特别热闹。即使是普通的地主富户,年夜饭上都不能有这样的好饭菜,今儿能赶上的佃农们可真是赶上了好口福。刚开始佃户们还据着礼节,你推我让的迟迟不肯下筷,但酒过三巡便渐渐落出本色,甩起腮帮子就开始“造”了。
酒也是庄子里产的黄米酿的新酒,度数低也不容易上头,特别适合这种气氛热烈的聚会。即使贪杯多喝了几口,也不至于醉酒出了洋相。
作为主人,塘钰代表老夫人挨着桌子都敬了一杯酒,酒虽不烈但一轮下来也难免微微露出些醉意。好在庄里的人都知道他们东家前些日子在山庄救人呛了水,都略微劝了两下也未做多劝。
宴席气氛浓烈,淳淳质朴,一点也不像府里往日的节奏,塘钰和老夫人也都卸下平日里的架子深深的融入其中,整个大院一片祥和。
当然忙碌的厨子和下人们今天也不能落了单,不能厚此薄彼。等宴席结束后,同样的饭菜再弄上两桌,他们再开始属于自己的宴席。
日渐西斜,酒席才慢慢散去。吃剩的席面,按照习俗客人们是不可以随意打包带走的。厨娘们把吃剩的饭菜统一倒进几口大缸里,这便成地地道道的“折落菜”。
王妈说,等一会他们家少爷差人挨家挨户送肉时候,再每家稍上一碗,这样家里没能来的老老小小也能跟着一块解解馋。
其实这种“折落菜”的吃法婉清扬是知道的,虽说在现代很多人对这种吃法嗤之以鼻,但婉清扬却是乐于此道。
汤汤水水的混在一起,各色食材在碰撞间又迸发出另一种味道,实在是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婉清扬本想让王妈把她和老夫人吃的那桌单独折在一起,晚饭时再吃上两口,可想想庄里佃农又那么多,多少张嘴眼巴巴的等着这碗“折落菜”,转而便打消了这个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