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都市言情 > 宝安公园图片 > 祖孙情谊 求收藏

祖孙情谊 求收藏(第1/5 页)

目录
最新都市言情小说: 如梦令:明朝一秒一两白银,朕用钱来拯救大明!中华第四帝国杨门遗孤:绝世嫂嫂美又飒穿越皇帝,开局推倒皇太后权倾朝野:和珅的危机与策略炮灰男配的人生2(快穿)崇祯:30年不上朝忍者记事大唐超时空:大唐改造计划三国:从凉州辅佐刘备隋唐风云录:从小兵到帝国谋士亮剑:从后勤部门开始夫君,给我贴贴我靠种田飞升了[穿书]夫郎他来自星际退婚后,满朝文武跪求我登基抢错人了怎么办三国之走别人的路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

张家宅子不大,两个小孩走了一会就看完了,又回了房中。不过卓氏不在,说是去忙了。

张家不像郡王府邸奴仆成群,家中人人都有事要做,卓氏也不可能一直守在她们身边,且赵浅予身边还跟着奶娘和婢子,卓氏自然是放心的。

奶娘便带着她们去见了张武和赵宗实。

他们在偏厅里赏画作诗,见两个孩子进门,张武笑着朝她们招手:“去听绣娘讲课了?”

人在张家,她们去到哪里都有人跟他们说的。

到底只是两个孩子,再有奶娘和婢子跟着,张家也不敢撒手不管的。

张英之前从不曾去听绣娘讲课,甚至连靠近都不愿意,今天竟然会主动带着小客人去听绣娘讲课了,张武听见时还楞了一会。

他跟张英语重心长谈过两次,张英是个乖巧听话的,但唯独在学习这些时十分抵触。

宋朝经济繁荣,绣房、雇婢等大量的地方需要女性的参与,女儿家也能为家中增加收入,不止是家庭的附庸,因此许多家中对生女儿并不苦恼,虽然比不上家中男丁,但对女儿也算看重。

像宫中那样连一个男丁都没有的少之又少。

但那是普通人家,张家培养女儿当然不是为了等她们长大出门去工作增加家中收入的。张武以后要下场科举,走仕途,他的女儿们在才学上自然也有要求。

不然别人一说起别的官员家中小娘子们擅做诗的,说到他家时说张家的小娘子们连女红都做不好,不仅张武丢脸,张英两个小娘子也会跟着丢脸。

张武觉得,他都是为了女儿们好。

张英一见到张武就局促起来,正要朝他走过去,又想起自己的“小客人”来,连忙转过身,见赵浅予正费劲的爬着门槛,张英

连忙扶着人,紧紧的看着人:“妹妹。”

赵浅予刚过了周岁,现在走路倒是稳当了,但面对高高的门槛还是被拦了下来,她还不服输,不让奶娘抱她过去,非要自己来,好一会都翻不过去。

对张英的热心倒是没有拒绝,一个大一些的孩子颤颤巍巍的拉着另一个更小一些的孩子,谢奶娘和栀月看得心都跟着发紧,时刻准备着接住人。

好在最后赵浅予跨了过去,奶娘两个这才放下心。

赵浅予拉着张英跑过去,仰着小脸看着他们,朝张武咿呀两声算打招呼。

张武看着和气,一副好说话的模样,张英的局促少了些,胆子大了起来,主动给张武说起她带小客人去看了看长姐。

并不是带小客人去听绣娘讲课的。

赵浅予点着小脑袋给张英作证。她平时只见到父母兄姐,外人都很少看到,头一回到别人家做客,见到别人家中的小孩。天性使然,反正她现在看什么都新鲜,看什么都好奇有趣。

张武不动声色的看了张英一眼,这时候的张英没有了平时不善言辞的模样,侃侃而谈,看着十分伶俐。

张武又朝赵浅予看过去,听着张英的叙述,赵浅予像是能听懂一般,不时点着小脑袋,一副“对对对,就是这个样子”的模样。张武心中不由得升起疑惑:刚过周岁的小孩都这样聪明了吗?他不由得回忆起长子和两个女儿这般大时的模样来。

最后还是没想出个所以然来。

赵宗实这几个好友中,虽然都有共同的特征,对家庭看重,但不是每一个都能陪在儿女身边,亲眼见证他们一日日的变化。

白居士是因为白家小娘子太过闹腾,这才花费了更多的精力在白家小娘子身上。赵举人长期寄情山水,在各地游历,妻儿并不在身边,自然是看不到的;张秀才勤奋苦读,一心为参加解试准备,家中里外、养育子女由张家父母、卓氏操持,张家人虽然住在一个屋檐下,但张武却是看不到这些变化的。

张武羡慕的看了好友赵宗实一眼,当着两个孩子的面,张武没说什么。张英说完,张武见赵浅予目光频频朝桌上写的诗觑上几眼,还故作不经意的模样,心下觉得好笑,当着好友的面,也不好逗一逗,大方的摆了摆手:“你们去看吧。”

赵浅予眼一亮,拉着张英跑了过去,围在桌上朝着那诗指指点点起来。不知道的,还当她是一方大儒呢。

张武这才同赵宗实说起:“原来你早知道你家这位小娘子有些不同之处的。”

难怪当日非要他亲自同赵家小娘子邀约一回才行,这样的“小人精”,的确不该怠慢了的。

而且这赵家小娘子这般小就对诗啊词啊有兴趣,都不用语重心长的叮嘱几句,一看就是个好学的,以后也定然是个才女,赵兄有福啊。

赵宗实朝赵浅予看了眼,不好实话实讲的告诉张武,他们赵家的小娘子喜欢看这些并不是出于对诗词歌赋的喜爱。

赵宗实一开始也以为这个女儿是个“好学”的,常常在他看写字的时候睁着大眼看着,指着上边的字咿咿呀呀的,赵宗实兴趣来时还半哄着读给她听。

多来几回后赵宗实才知道,赵家小娘子对所有字画籍都一样。她不是对这些有兴趣,只是因为她年纪小,没有见过这些,就跟喜欢她那些玩具是一样的。

你能说她喜欢玩具以后长大就只会贪图玩乐吗?

自然不是。

所以她喜欢这些画典籍也不是真心爱之。

赵宗实笑道:“小孩子不懂事,图个新奇罢了。”

张家小娘子都四岁了还是一知半解的,赵浅予刚过周岁的奶娃娃还能真的懂什么诗词歌赋不成?

张武认真说道:“赵兄不能这样想,你看咱们读人里,虽说大家都读,但天资有高有低,有的人天资就是出众,自小就跟常人有异,旁人需得勤恳苦读才能理解,他们只读过一两遍就能熟记于心,张口就来。”

张武在拿起籍开始读后才领悟了这个道理,以前他总是觉得大家都在读,只要认真读就行,等真的进了这行后,张武才知道读里边也有门道。

有些人天生就聪明,在读上也不用费多少的功夫,是别人拍马也难追的,读一日胜过普通人读上十天半月的,天生就带着一股“灵”气,在作诗上明显就能感觉到不同,他们做的诗瑰丽璀璨,一字一句都难用辞藻来形容,普通学子绞尽脑汁做出的诗普普通通,言辞充满了“钝感”,就像云彩和泥巴,这就是区别。

时间久了,张武也总结了一点:分辨。

分辨天才和普通人。

那怎么分辨呢?那就是看,像天资好的读人,他们大部分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小时候就表现出了超过同龄人的聪颖和天资。

自然晚开窍的也是有的;甚至只要肯上进,也会有大器晚成的一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