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书房谈话
当夜,阿娇躺在自己的床榻上,回想今日所发生之事,她发现当定下二人大婚之日时刘彻那溢于言表的开心是真实的,刘彻应当是爱过自己的,只是这份爱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二人之间地位不断的变化,而逐渐消磨掉了。
当刘彻还是胶东王之时,他是不被宠爱的儿子,上有太子长兄;而翁主阿娇是备受宠爱长大的,那是一个骄阳似火的小人。彻儿看待阿娇是艳羡的,艳羡那份肆意与明媚。
当彻儿成为太子之时,我已是彻儿的未婚妻子,我于他是儿时的艳羡,是少时的表姐,是以后的妻子。他与我而言,却是我所爱之人,是我的丈夫,是独属我一人的。
当彻儿成为初帝王时,他是尚未手握大权之人,与皇祖母的分歧使得他壮志未酬,不能施展拳脚,实现他千古一帝的理想;而彼时的我,初登皇后宝座,有宠爱我的外祖母,有着一切可以为之任性的资本。
如此算来,当我肆意明媚之时,都是彻儿落寞之时;而当彻儿成长成一代帝王之时,我还当他是那个在我怀中取暖,羡慕我肆意明媚的少年。
当年我因卫子夫与彻儿产生分歧,我想护住的是我的丈夫,而彻儿想要的是帝王的尊严。我于彻儿渐行渐远已是必然。我于彻儿是失望,失望于我的丈夫成了别人的,彻儿于我是失望,失望与阿娇表姐未曾成长。
彻儿,如今我当你是未来帝王,你可不要再让阿娇表姐失望,你羽翼未丰之时,我做你与外祖母的调节剂,当你雄鹰展翅时,希望不要误伤了我与亲人才好。
翌日,阿娇早早便起来了,因她记挂着昨日父亲说,今日会有家奴来见她。虽然昨日睡得有点晚,但是阿娇的精神却是好的。
雪儿端来洗漱用具,侍奉阿娇洗漱梳理。
刚刚洗漱过后,晴儿便进到了屋内,后面跟随着端膳的宫女。
“翁主,今日有你最爱吃的蟹黄小笼包,搭配酸甜可口的小菜,最是开胃了。”晴儿微笑着说道。
“哪来的?”阿娇平素最爱的蟹黄小笼包是出自窦太后身边的御厨所做,外祖母也甚是喜爱,阿娇挂念外祖母,并没有将人要到侯府。而这桌子上的小笼包还冒着热气,显然是刚刚出锅不久。
“是太子殿下命人送来的,说是一早就上太后宫中让人做了,用炉子温着送来的。”晴儿欣喜的回禀道。“太子殿下对翁主真好。”
刘彻的这份心放在现在也是难得,一朝太子为了未婚妻子喜爱的食物一早到祖母宫中命人制作,传出去也只怕是说我陈阿娇好命吧。
然而,刘彻怕也是想着借此机会与外祖母亲近吧,毕竟外祖母的积威犹在,想要日后地位稳固,外祖母是很关键的因素。
“用膳吧。”眼眸微转,阿娇心里已是百转千回,对待刘彻无法只用小女儿心态对待。
对于未婚夫婿的宠爱之心,阿娇也只是思考其背后的含义。于帝王而言,守护好自己的一颗心不予之交付才是最安全的。
膳后,阿娇去到父亲陈午的房,陈午正在练字,听到脚步声也只是抬头看了一眼,并未停下,直至一篇字写完,才看向阿娇。
彼时的阿娇正正站在房中,背后是悠悠洒洒的阳光,一身红衣,甚是明媚。
“父亲。”阿娇看堂邑侯停笔抬眸看向自己,便开口叫到。
“我儿如今的耐性却是好上几分。”堂邑侯沉稳的嗓音传来。堂邑侯最知女儿性子,甚是爽利,无女儿家的娇嗔,最是耐不住性子的。几次想要扳扳女儿的性子,都被爱女若狂的发妻拦住,反正女儿性子不坏,如此明媚便也罢了。
“父亲,落水后女儿也有反思。”阿娇低声道。
堂邑侯点头示意阿娇继续。
“落水前,我听闻那姬妾与我像了一二分,便抑制不住性子前去一观,谁知那姬妾却将临江王被废太子一事怪到女儿头上,直接推我入水,女儿一时不查,被推入水中。也是性格莽撞之至。”
“我儿就此事可还有其他思虑。”
“让女儿听闻此事之人怕也是熟知我莽撞的性子,知我任性的缘故。激我前去一看,也应是知晓了我与那姬妾会发生矛盾,只为了想要彻底断却临江王的前路,毕竟被废弃的太子却连内院的都管理不好,如何再起复呢。背后之人的心思也甚是缜密。”
“我儿可是知晓是何人所为?”
“女儿转醒之后,已经派人去调查当日在耳边诉说之人的踪迹,却是探查不到了。尾巴收拾的很是干净。但这其中最得利之人应是舅舅身边的那位。”
“我儿可是有疑惑?”堂邑侯看阿娇面容之中透露着些许疑惑与不解。
“女儿不明白她为何这般做。临江王已然被废,按照舅舅的性子再无登位的可能。”
“娇儿,落水的河你可是派人探查过了。”
“未曾。”
“那水中有人待过的痕迹,石头上的青苔被人蹭掉了。应是想等你入水,趁混乱之际将水草缠于你脚上,即使救上来及时,也会伤及你的身体,使你子嗣有碍。”
“父亲,她是怕我怀上彻儿的孩子?她不想分权于我?”
“嗯。你若大婚之后便为太子孕育子嗣,太子对于你的爱重之心便会加重,你与他又有幼时情分,只怕是你夺了她的权,分了她的势。你若久怀不上孩子,太子必然要分宠于人,到时以你的骄傲必然会大闹,也会使得你与太子逐渐产生隔阂,渐行渐远。”
堂邑侯的话让阿娇陷入了沉思,上一世也果真如父亲所言,大婚之后她许久都未怀上子嗣,朝臣议论纷纷,让彻儿广纳后妃,自己的骄傲不允许丈夫分宠于人,一开始彻儿还耐着性子哄着自己,可时日一长,朝臣的压力,外界的议论,使得彻儿出宫散心,也就是此时被平阳长公主看准时机,进献了卫子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