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开局老祖宗小说 > 第30章 狂人日记和孔家

第30章 狂人日记和孔家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嬿婉重生归来,进忠此生我疼你清穿:都喜欢多尔衮?那我选多铎JOJO:乔斯达家的活化石大国科学家,侯亮平要查我?娶鬼妻行阴阳都分家了,他们越过越穷关我啥事战国:征服所有不服时妤祈安通晓古今:我拥王爷稳坐江山当生活游戏成了真女帝带着新技能开始算命了全民求生:我能打怪爆装备末世之危险永远在路上末世:外神竟是我自己蝶梦盛唐新倩女幽魂梦奇缘阴娘子帮我在地府找个人人性天书港片:从洪兴开始,B哥你咋跪了

【接下来,我给老祖宗们读篇章节选,作者是我国近代着名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现代学的奠基人之一。】

老祖宗们表示不认识,但是听起来就很厉害的样子。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上写着这许多字,佃户说了这许多话,却都笑吟吟的睁着怪眼看我。我也是人,他们想要吃我了!】

古人遍体生寒,这都是什么地狱学。

孔子痛苦地闭上眼,再睁开时却坚定如铁,“子路,将我们的全部给予注释,严令凡肆意曲解者皆不是儒学,丘绝不承认。”

嬴政看着有些发呆的扶苏嘴角微微上扬,这期直播给他打击有点大,不过让扶苏认清楚这帮腐儒嘴脸也是好的。

【话题有点沉重哈,接下来我们说点轻松的吧,对联大家都挺熟的吧,请大家鉴赏几幅对联。】

【上联:昨降元蒙,今降满清,何足道哉。方明白:善劝进家有余庆。下联: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全都忘了。只记得:识时务者为俊杰。横批:世修降表】

【上联:七十二代家奴。下联:二十五朝贰臣。】

【上联:山东孔家。下联:世修降表。】

【上联:奴颜不改青山在。下联:屈膝怎没圣人名。横批:光宗耀祖。】

【我们后世没有老祖宗们那般大才,有些不工整,请祖宗们见谅哈!】

秦凌雪一本正经表示我们才疏学浅,只是那表情真是有点欠揍。天幕像是配合一样,幽幽然接连放了几个片段。

不同面孔的孔家后人捧着同样的降表,在不同场景下同样恭敬地献给不同帝王。嗯怎么说来着,那真是实力演绎什么叫流水的王朝、铁打的孔家。

【自始皇帝一统华夏壮丽河山以来,历史长河中王朝更迭,风云变幻,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在这漫漫岁月里,英雄辈出,世家名族如星辰般闪耀其中,琅琊颜氏,便是这璀璨星河中最为耀眼的一颗!

琅琊颜氏,一个英勇无畏、忠诚不渝的家族。他们不仅以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化底蕴着称于世,更以坚定的信仰成为了华夏民族的骄傲。在面对叛军的铁蹄践踏时,整个家族挺身而出,慨然赴死绝不投降。他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

当叛军肆虐,山河破碎之际,你们或许在逃亡,或许在观望,但琅琊颜氏却选择了坚守与抗争。颜真卿,这位以楷闻名天下的法大师,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不仅用笔墨写着民族的尊严和希望,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家族的信仰和担当。

当看着侄子的头颅,用血和泪写就了那被誉为“天下第二行”的《祭侄稿》时,你们在何处?是否也感受到了那份刻骨铭心的悲痛与愤怒?是否也被那份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所震撼?

正是琅琊颜氏这样的英雄家族,用他们的血肉之躯铸就了我们整个民族的脊梁。他们让我们明白,华夏儿女有着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传承。这种精神,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

秦凌雪有些哽咽,大大咧咧的她在看到颜氏满门事迹时也是感动万分。

李世民眼睛都红了,他知道颜氏,虽然不是‘五姓七望’也是当地有名家族。直接就发来了消息:【这是发生了何事?可是发生在我大唐?】

秦凌雪喟然长叹,【嗯,是发生在唐朝,有机会我给你讲讲使得盛唐走向衰败的灾难。】

李世民:朕的大唐

开元年间,还兢兢业业处理政事的李隆基呆呆看着天幕,琅琊颜氏?“来人,去琅琊查探,颜家是否有颜真卿此人。”

朱元璋更是接连拍掌:“颜先生大义,吾辈皆当以为楷模。”

【自那个落榜生扫灭世家后,门阀就已然落幕,而孔家不一样,传承两千年的家族依然挺立。】

【无论是蒙元、宋金、满清,乃至于华夏百年欺辱面对西方列强、日寇侵略】

【每当外敌入侵,华夏儿女苦苦抵抗之时,孔家,永远是第一个投降的。那滑跪速度、谄媚嘴脸,说声不要脸都是给面子了!!!狗见了都摇头那种!!!】

天幕十分配合,已经剃发易服的孔家子弟们手捧《初进表》和《上剃头奏稿》,‘义正言辞、大义凛然’地四处宣扬。

画面再度切换,身穿清朝官服的孔家子弟们捧着爱德华七世的画像,恭敬地迎入列祖列宗排位之中。

而孔家众人正用祭拜祖宗的礼仪,郑重祭拜这些可笑地画像。

天幕下,无数朝代孔家弟子们脸色那叫一个缤纷,孔夫子不是他们永远地挡箭牌,他们所作所为永远会被钉在耻辱柱上。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