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南明内斗史二
【永历政权时期的内斗,简直令人咂舌。
隆武帝去世以后,广西和广东又同时出现了两个新政权。
一个是大名鼎鼎的永历皇帝朱由榔,他建立的永历政权是南明历经时间最长的政权。
另一个则是广东朱聿鐭建立的绍武政权,朱聿鐭是隆武帝朱聿键的弟弟,隆武帝遇难以后,大学士苏观生等人认为隆武帝既然是正统,那他的弟弟唐王朱聿鐭自然也是有继承资格的,所以不顾永历帝的反对,建立了绍武政权。
结果这两个政权在南明快要灭亡的情况下,居然还打了一仗,而且规模也不小。
这就不由得让人惊讶,难道明朝就知道内斗吗?
结果绍武政权仅仅存在了一个月,就被南下的清军灭亡,所以南明永历政权便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正统。
可是让人想不到的是,永历政权居然完全是依靠大西军的余部才成立的南明政权。
大西军是张献忠的部队,一直以来都是明朝想要剿灭的对象,显然大西军却成为了南明唯一的主力人马,不得不说命运的玩笑开得不小。
人生啊真是搞笑,你说张献忠造哪门子反呢,最后竟成了保护明朝的最后力量。】
【永历朝廷中,秦王孙可望掌握朝中大权,他也是大西四将军的老大,所以一直对南明这些大学士不感冒,所以一口气杀了十几个大学士。
此后孙可望又与晋王李定国的大军火拼,结果导致孙可望带着人马投降满清,几乎使整个贵州陷落。
这还没完,孙可望走了以后,李定国成为了永历朝廷的主力。
他打仗很猛,曾经写信给郑成功,希望能够与他共同攻打广东,从而可以顺利会师。
可是一连给郑成功去了多封信,满口答应的郑成功却始终没有履约。
独木难支的李定国只好放弃了攻打广东的计划,带兵撤回了云南。
郑成功此刻当然不想跟李定国合兵一处,因为合并以后,谁才是军队的一把手呢?这可说不好。
此后,李定国的结拜兄弟南明蜀王刘秀,一直要求永历皇帝坐镇贵州,这样可以激励南明的将士为国效力。
永历皇帝也是这么想的,可是李定国却表示严重反对,甚至上要求告老还乡。
李定国意思很明确,如果永历皇帝去了贵州,那么刘秀极有可能取代李定国在南明的地位。
可是当时永历皇帝坐镇贵州,是南明光复天下最好的办法。
结果爱国将领李定国把刘秀给活生生逼走了,他甚至将贵州全境的人马都撤回了云南,使得满清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贵州。
不久之后,南明军队便节节败退,从而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永历皇帝甚至为了活下去逃到了缅甸,最终被吴三桂给捉了在滇池跟前绞杀。
自此,南明宣告彻底灭亡。
嗯,吴三桂真不是个东西,啊呸,活该万年凄凉,儿子被康麻子干掉。】
吴三桂看着手中的信眼神厉色闪现,‘好,好得很呢,还把我干掉?’
【南明若不内斗,至少有四次翻盘的好机会。
弘光帝时期,如果四镇军阀之间不内斗,共同保卫南京政府的话,那么弘光政权不会那么快结束。
他们手里一共有至少15万人马,这可不是一股小力量,完全可以跟多铎的大军相抗衡。
如果再加上张名振和张煌言的部队,绝对可以反败为胜,至少可以保住南方的半壁江山。
隆武帝时期,如果郑芝龙和何腾蛟不选择内斗的话,隆武政权北伐成功的希望是非常大的。
郑芝龙手里有十五万人马,何腾蛟手里也有十五万人马。
他们都是地方上实力非常强大的诸侯,完全有能力与清军一战。
永历帝初期,如果孙可望不选择跟李定国内斗的话,那么由他负责贵州云南的政务工作,由李定国负责北伐拓展疆土的工作。
那么他们一定可以配合默契,从而光复南明政权。
至少将西南地区囊括在手是不成问题的。
永历帝后期,如果李定国与刘秀能够合作的话,那么刘秀负责在贵州督师,李定国负责进军湖南湖北等地,那么北伐的希望依旧存在,南明至少还能够保住半壁江山。
可惜这些情况没有出现,在面对强大的满清铁蹄之时,南明政权犹如一盘散沙。
看似强大的背后,却是无数的内争。】
明朝十六帝,甚至包括崇祯在内都感觉到十分憋屈,就这些个玩意都什么时候了就想着那可怜的权力,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从整个华夏史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王朝总是从内部开始瓦解,打败汉人的往往都是汉人。】
天幕画面一转,一幅地图出现在天幕之上。
【我们从时间线来看看南明变迁。
16年,清军击败李自成,占领北京,南明开始与清军正面对抗。然而,南明内部党争激烈,削弱了统治力量。
165年,清军攻陷南京,南明政权四分五裂。此后,虽有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掀起反清斗争,但因内部不团结,很快被清军击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