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第1/2 页)
沈齐父子二人在皇宫内混到一桌国宴标准的席面,吃的高兴,酒酣耳热之际,沈齐免不了话多了起来,聊起曾经茂州的家常,宗令含笑听着并不打断,这场席面喝的非常宾主尽欢。
出宫时,沈齐还异常兴奋,说今日进宫,足够他出门吹三年牛。
沈知澜捂脸,爹该不会完全没发现自己被套话了吧?刚才聊起家乡,宗令的话题一直都在问起宗亲们的日常生活,沈齐冷不丁说了好多。
好在问题不大,他说的全是实话,宗令的样子也没有生气。
喝酒会变大嘴巴!沈知澜决心以后坚决不碰酒水,保持清醒。
等到二人由小太监领着出宫,皇帝这才转向宗令问道,“王叔,今日听策您觉得能用上吗?”
“自然能,他想的很周到,这么一套完整方法的确对管理那些宗亲有用,宗亲们至少有了忌惮,别一味的混吃混喝,作威作福。”还有宿老监督,三管齐下,不信管不住他们。
“但除此之外,还有身在封地的藩王”
皇室不可能每年都派专人去管理闲散宗室给他们做考核,管理权势必会转移到藩王手中。
宗令深吸一口气,“等这套法子用好了用顺了,自然能照样用在藩王身上。”而这次,管理权就在皇室手中。
简单形容就是,闲散宗亲就是公司的普通员工,工资管理权捏在经理(藩王)手上,想要日子过得好,就得听经理的。而经理的管理权又捏在总经理手上,同样要听话。
从下到上,各行其是。
想要拿俸禄?可以,乖乖听话就是,有了严格的评判标准,想要加重惩罚也是师出有名。
“王叔也觉得不错,朕便放心了,此事还要要麻烦王叔,先挑几个封地施行上此制度,看是否合用。”
宗令点头称是,想想今日皇帝跟沈齐父子的熟稔,有些欲言又止。
皇帝看出他的困惑,笑了笑,“当初朕去巡视祖地时在茂州停留,多见了几次沈齐父子,觉得这孩子格外聪慧,年龄虽小但
脑筋灵活,常有出人意料之语,所以才带回京城的,王叔觉得呢?”
宗令不觉点头,“的确如此,臣也接触过几次这孩子,觉得他很有几分聪颖,可见是祖宗庇佑,生出这么个好孩子来。”
皇帝嘴角一歪,险些失笑,随即又正了正神色,“的确,既然是自家后辈,多多看顾也是人之常情,如果不是年纪还小,朕必是要委以重任的。同样的,聪明的小孩没定性,容易走了弯路,还请王叔平日多多照着,引导他向善。”
“那是当然,他又是小辈,做长辈的不能白让人叫不是?”哪怕血缘远了,也是同姓同宗,宗令觉得自己明白皇帝的意图,后辈有出色的他自然愿意扶持。
皇帝是故意把话说的模棱两口,见他误会也不解释,反而很期待王叔发现真相时的惊讶。
宗室考核后,宗令又常常召见诸位宗
亲入府谈话,问起他们的日常生活。宗亲们不敢怠慢,都照实的说。有爵位的锦衣玉食,没爵位的混个温饱。收集到足够范本后,宗令就把润色过的三等考核制和停薪留职的建议上给皇帝,请求管辖宗室。
皇帝拿到朝会上议论修改,完善细节后,欣然通过,并把这个考核制度抄送给各地藩王,命他们依样考核宗室子弟。
藩王们觉得这个政策虽麻烦但管用,照样实施下去,而有些心思缜密的人难免猜到,莫非皇帝有心要整顿藩王了?惴惴不安中。
至于同时被颁布的停薪留职,蛤?会有人这么傻么?旱涝保收的禄米不要,非要折腾着出去扑腾两圈?要知道一百石的禄米,跟外头六七品的小官持平,瞎混一年还未必能拿到这么多银子哩!
多数人不理解这个政策,但总有人想要试一试,比如同住黄铜胡同,人缘颇好的沈峰。
沈峰家中人口众多,有六七个孩子,怪不得他心动。
沈峰觉得,自个要是能够当官或经商,凭着自己能耐早就赚到盆满钵满,怎么会甘心守着这点子禄米?再说了,折腾失败了还能回来,无后顾之忧,干嘛不试呢?
他竟然成了第一个主动去说要停下禄米,打算去经商的人。
“我打算去贩布。”沈峰心里早就盘算好了,“我们苗州别的没有,棉布可是一绝啊!挨着松江,人手和棉花都齐全,花样繁多价格低廉,只要把棉布送到京城来,直接就是两三倍的赚头。”刚开始规模不用太大,家里人一起装个几车就好,等到路子走熟了,直接开个布庄也行,沈峰越说越是兴奋,描绘起美好蓝图来。
沈齐听着心头微微一动,别人家附近有特产,他们也有啊。
有人问道:“要是亏本了怎么办?”
“棉布这东西,衣食住行之首,就是放坏了也可以折价出售,能亏多少?能饿上几顿,还能不穿衣服吗?”沈峰潇洒一笑,
“亏了,大不了就节衣缩食几年,万一成了,可就给后代攒下基业了。”